English Version

【优秀毕业生】 邹洋:不忘来路,行稳致远

2022年06月16日 18:00  点击:[10]

【个人事迹】

入学的第二年,我有幸受到孙保燕教授的指导,与2017级优秀本科毕业生董啸学长等人一起组建了“青砖素瓦”实践团队。在数月的项目培育后,来到了最后的申报书汇总阶段,面对零散的章节,我一时不知该从何处下手。在一次课题组会上,孙保燕教授得知我们的困境,花了5个多小时,从亟需解决的行业问题、技术意义和价值贡献等角度仔细地总结、凝练和升华,那一刻我看到了教授眼中的光。孙老师的指导让我们醍醐灌顶,也令我重拾信心。最终,团队于2020年参加“挑战杯”广西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金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获三等奖。

参加2020年“挑战杯”广西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挑战杯

“小邹,你对相变材料感兴趣吗?”2019年底一条与马彬博士的交流短信再一次改变了我的大学生活。相变材料可以利用潜热来储存能量,通过改变其相态来储存或释放大量的热量来调节室温。在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实现建筑节能,相变储能混凝土的研究无疑是提供了新的行业解决方案。

但是,迈入一个新项目是困难的,我一时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只能通过知网上关于“相变”和“混凝土”的关键词来摸索知识,在捋顺好思路后开始了申报书的撰写工作。为了顺利立项,我与团队伙伴鲍余、周方怡在马彬博士的指导下,申报书改稿22次,答辩模拟12次,PPT修改9版,并依据已查阅的资料假想了专家问题无数次。最终,在2020年4月,作为负责人的我成功获得广西区大学生创新项目《基于钙基地聚合物的相变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立项。

为了平衡好学业和项目实验,更为了珍惜这份幸运,我与项目团队伙伴选择了同一门课程来保证学业的同频共振。在此基础上,我学得比别人更勤、做得比别人更多、时间管理得更充分,目的在于积极地投入于材料、能源和建设工程等交叉研究领域的新兴研究,来保证项目实验的稳步推进。白天没课的时候就往返于建交大楼A202、A207和A310,过着实验设计、试块制备和性能测试的三点一线生活。当学业和实验在时间上冲突时,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加班加点,晚归后噼里啪啦的作响常常惹得舍友一阵阵抱怨。尽管如此,舍友总会在第二天早课时递来一杯咖啡,并提醒我要以学业为重,上课要提起精神。

在团队伙伴的支持和舍友的包容下,项目很快就到了数据整理阶段。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八点一刻,在Origin绘图区里首次出现规律性数据时的兴奋和喜悦,以及马彬博士在电话中“我现在开车来花江看”的严谨。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6月我们的项目获得专利授权,7月论文见刊,11月项目结题,并基于研究成果顺利与学弟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低含水型地质聚合物基泡沫混凝土的制备工艺研究》。

《基于钙基地聚合物的相变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项目结题报告(节选)

实验照片

学习是人生的重要组成,但除了学习还有生活。在担任学院科协主席期间,我与科协团队伙伴李佳、王曾等人奔波于建交学工、学校团委之间,与志同道合的龙腾飞副书记等建交学工的老师们通过举办“善建·通达”科技文化节来带动建交新生的科创热情。在2020年期间,我们组织以学术讲座、竞赛培训、专题强化、院级竞赛等为主要内容的18项41场次科技创新活动,举办赛事宣讲6场、科研培育宣讲10余场、“善建·通达科创训练营”科技创新基础培训17场、校内选拔赛8场,科技竞赛获奖共计63项目,其中国家级21项,省部级42项,与2019年相比新增38项,增幅达152%。如今,“善建·通达”科技文化节已成为桂电建交学子们在科创交流活动中一个重要的平台。

桂电四载,我倍加珍惜每一步前进,更是感恩谆谆教诲的恩师和携手同行的挚友、兄弟们。今后,我始终牢记“艰苦创业 自强不息”的桂电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更优异的成绩报答母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