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1中国光纤传感大会(OFS-China‘2021)”延期举办的通知

2022年03月31日 10:48 

自从光纤传感技术在我国电力、石油、化工、建筑、交通、医疗及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产业界和研究者们仍然继续探索和打磨新的光纤传感技术,提高其应用技术研发及实用化等方面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中国光纤传感学术会议暨产业化论坛(OFSC)已成功举办十届,逐渐汇集了国内外光纤传感领域的代表性课题组、专家学者、产品化团队与企业代表的特邀学术报告,尤其凝聚了中青年骨干人才、一线研发人员及研究生的参会与关注,激发了年轻学者在该领域的创新热情与进取精神,促进了国内各团队的学术发展和梯队构建。

中国国际光纤传感技术及应用大会已连续举办九届,一直致力于重点围绕光纤传感技术在石油化工、智能电网、土木工程、应急安全、轨道交通、水下传感等应用领域展开研讨和需求对接,汇聚了国内外光纤传感领域的成果转化专家学者、系统集成及关键核心部件企业代表、各个应用领域需求方等参会交流,促进了国内产业发展。

作为国内光纤传感领域两个规模最大会议,为满足广大相关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对于学术和产业上的信息交流更快速、更迫切的愿望,两个会议整合共同打造更全面、更高效、更权威的交流平台——“2021中国光纤传感大会”。

本次“2021年中国光纤传感大会”将秉承的宗旨,目的有三:

1.交流过去两年来国内外光纤传感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2.搭建光纤传感技术与风投资本展示和对接的平台;

3.为企业提供产品推广、为用人单位提供人才招聘的机会。

总结当前学术研究与产业化的发展情况,针对国家对于信息及传感领域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共同讨论我国光纤传感器发展的未来方向和规划。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举办,展示国内光纤传感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加强各科研及研发团队和风投资本与金融专家之间的沟通和合作,鼓励年轻优秀人才投入该技术领域的创新与实践,继续扩大该会议的影响力,促进我国光纤传感技术的整体研究进展和产业化进程。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主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光纤传感技术应用专家工作委员会

中国光学学会纤维与集成光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电技术与系统集成分会

中国电子学会敏感技术分会

承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光纤传感技术应用专家工作委员会

leyu乐鱼(中国)官方网站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

哈尔滨工程大学

广西光学学会

广西光电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联办单位

北京市光纤传感工程中心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北京路源光科技有限公司

鞍山睿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晧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熠新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科扬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武汉光谷互连科技有限公司

珠海市光辰科技有限公司

厦门彼格科技有限公司

圣德科(上海)光通信有限公司

北京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安扬激光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江西旭锋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捷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山东微感光电子有限公司

北京泰和浩天科技有限公司

桂林市光明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朗普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华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fiberware GmbH

德国FBGS

IXBLUE PTE,LTD.


大会名誉主席

廖延彪 清华大学教授

张惟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方家熊院士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大会主席

姜德生院士 武汉理工大学

王 巍院士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大会顾问委员会

金国藩,王启明,叶声华,周炳琨,姚建铨

大会执行主席

苑立波 leyu乐鱼(中国)官方网站教授

专家报告

(一)学术发展系列专题

专题一:微纳结构光纤传感器

主 席

彭 伟 大连理工大学

刘艳格 南开大学

徐 飞 南京大学

共主席

张小贝 上海大学

邓洪昌 leyu乐鱼(中国)官方网站

邀请报告(音序)

楚玉石(哈尔滨工程大学)——石英光纤的增材制造

董新永(广东工业大学)——基于纳米磁流体的光纤磁光功能器件研究

郭东来(武汉理工大学)——多芯光纤拉锥MZI温度传感探头和系统研究

梁瑜章(大连理工大学)——面等离激元微纳结构生化传感器及其小型化光纤集成

刘 申(深圳大学)——光纤气泡微腔力学传感技术

刘志海(哈尔滨工程大学)——基于蜘蛛丝的微纳光纤传感器

娄秀涛(哈尔滨工业大学)——基于光学调频连续波的多点式微结构FP光纤传感器研究进展

孙立朋(暨南大学)——波导与识别增敏的超灵敏微纳光纤生化传感器

肖力敏(复旦大学)——微光纤湿度传感器研究

肖淑敏(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二氧化钛超构表面的多维光场调控及纳米器件的研究

张 磊(浙江大学)——微纳光纤在光流控及可穿戴传感器中的应用

张 强(太原理工大学)——表面等离激元金属-分子-金属纳米结中的非经典光学响应及其传感应用

赵 勇(东北大学)——基于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的探针式微纳光纤传感器研究

专题二:光纤传感器原理及器件

主 席

江 毅 北京理工大学

关柏鸥 暨南大学

共主席

关春颖 哈尔滨工程大学

龚 元 电子科技大学

金 龙 暨南大学

邀请报告(音序)

高 然(北京理工大学)——自发热光纤矢量声传感技术

姜碧强(西北工业大学)——光纤微结构器件及应用

靳振国(大连理工大学)——光纤白光干涉新型传感器

梁贻智(暨南大学)——光纤光声传感技术

廖常锐(深圳大学)——飞秒激光3D打印光纤微力传感器

谢尚然(北京理工大学)——空芯光纤中大气颗粒物探测技术

徐 飞(南京大学)——多功能集成的全光纤器件

杨 勇(武汉理工大学)——用于高性能光纤传感的表面轴向纳米光学器件设计和制备

姚佰承(电子科技大学)——频率梳驱动的超敏光纤传感器

赵 焱(香港理工大学)——空芯光纤内的高精度光声布里渊气体传感

专题三:新型光纤及应用

主 席

庞拂飞 上海大学

汪滢莹 暨南大学

共主席

成 煜 leyu乐鱼(中国)官方网站

江俊峰 天津大学

付广伟 燕山大学

邀请报告(音序)

郭 欣(浙江大学)——弹性冰微纳光纤

贾志旭(吉林大学)——新型氟碲酸盐玻璃光纤及其应用

刘雪明(浙江大学)——超快光纤激光的研究进展

廉正刚(武汉长盈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面向传感应用的特种光纤开发及产业发展

庞拂飞(上海大学)——光纤涡旋模式传感技术

庞 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特种微结构光纤与超快光纤激光

裴丽/李祉祺(北京交通大学)——空分复用放大器增益均衡研究

唐健冠(武汉理工大学)——阵列光栅传感光纤

汪滢莹(暨南大学)——空芯光纤技术及应用

叶 青(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基于新型声敏光缆的全分布式水声探测技术

朱 涛(重庆大学)——光纤散射再思考及潜在应用

专题四:光纤光栅传感器

主 席

王义平 深圳大学

张建中 哈尔滨工程大学

共主席

赵春柳 中国计量大学

刘庆文 上海交通大学

齐跃峰 燕山大学

邀请报告(音序)

柴 全(哈尔滨工程大学)——光纤光栅写入质量系统评估方法的构建

陈 娜(上海大学)——基于时间拉伸色散傅立叶变换的FBG高时空分辨温度传感

何 俊(深圳大学)——飞秒激光制备光纤光栅阵列及航空航天高温传感应用

李海粟(北京交通大学)——太赫兹亚波长波导光栅

刘艳格(南开大学)——少模光纤光栅及其应用研究

李立彤(长飞国创中心)—— 恶劣环境下的新型光纤传感器应用技术研究

冉 洋(暨南大学)——微纳光纤布拉格光栅在心脏标志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王金栋(重庆大学)——面向极端环境和参量的光纤光栅高速、精密测量技术

王若晖(西北大学)——飞秒直写包层光纤光栅矢量传感技术

闫志君(华中科技大学)——超角度倾斜光纤光栅传感器研究进展

杨德兴(西北工业大学)——FBG的飞秒激光制备、传感特性及应用研究

张 扬(大连理工大学)——倾斜光纤布拉格光栅在线式碘离子置换检测技术

专题五:光纤分布式传感器

主 席

董永康 哈尔滨工业大学

樊昕昱 上海交通大学

共主席

刘 琨 天津大学

王子南 电子科技大学

邀请报告(音序)

巴德欣(哈尔滨工业大学)——高性能分布式布里渊光纤传感最新进展

丁振扬(天津大学)——基于光频域反射动态应变与三维形状传感研究

刘建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于双光频梳的高空间分辨率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刘庆文(上海交通大学)——基于光频域反射仪的分布式声波传感技术研究

唐 明(华中科技大学)——待定

万生鹏(南昌航空大学)——基于深度学习的Sagnac分布式光纤光纤扰动定位及识别技术研究

王 峰(南京大学)——BOTDR/Φ-OTDR融合系统及其应用

王照勇(上海光机所)——分布式空间密集感知阵列与近地表地震波探测

杨智生(北京邮电大学)——基于DSP的布里渊光时域分析仪

尹国路(重庆大学)——分布式光纤形状传感技术

张明江(太原理工大学)——混沌分布式光纤传感

专题六:光纤生物、化学和医学传感器

主 席

杨明红 武汉理工大学

郭 团 暨南大学

共主席

阮银兰 leyu乐鱼(中国)官方网站

杨兴华 哈尔滨工程大学

廖常锐 深圳大学

邀请报告(音序)

陈宇徽(深圳大学)——超灵敏和超快速湿度传感器

丁莉芸(武汉理工大学)——光纤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龚 元(电子科技大学)——高灵敏光纤生物传感技术

谷付星(上海理工大学)——微纳光纤表面光活化技术及其应用

金 龙(暨南大学)——光纤光声消化道内窥镜

李宇超(暨南大学)——突破衍射极限的微纳光纤操控与成像

刘盛春(哈尔滨工程大学)——光纤声场增强感知技术

刘正勇(中山大学)——多参量光纤传感技术及其海洋信息感知应用

卢梦迪(大连理工大学)——可控纳米结构光纤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生化传感技术

(二)工程应用系列专题

专题一:光纤传感水下技术及应用

主 席

毕卫红 燕山大学

孟 洲 国防科技大学

共主席:

赵 勇 东北大学

曲士良 leyu乐鱼(中国)官方网站

张文涛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邀请报告(音序)

付兴虎(燕山大学)——水下光学原位传感器进展

胡晓阳(国防科技大学)——基于Φ-OTDR的分布式光纤水声传感技术

何向阁(北京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在海洋资源开采监测方面的应用

鲁 平(华中科技大学 )——水下微型加速度传感技术

罗云瀚(暨南大学)——基于金刚石NV色心光纤传感技术及其在水下磁场检测的应用

刘学静(上海理工大学)——用于水下信息探测的原子磁强计探索

曲士良(leyu乐鱼(中国)官方网站)——海洋动力环境光纤微腔传感器的飞秒激光制备及应用

张⽂涛(中科院半导体所)——光纤传感水下传感技术及应用

张 敏(北京大学)——光纤分布式拖曳缆的研制与问题

张红霞(天津大学)——海洋环境光纤传感技术及其应用

专题二:光纤传感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主 席

潘继军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共主席

刘立海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樊昕昱 上海交通大学

李政颖 武汉理工大学

邀请报告(音序)

曹玉龙(南京派光智慧感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光纤传感在轨道交通外部环境与基础设施安全综合监测领域的应用

柴雪松(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轨道检测中的分布式光纤应用实践

董吉磊(江苏亨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光纤传感在线缆智能化中的应用

黄龙庭(武汉理工大学)——基于DAS系统的地铁行车振动信号自动识别方法研究

王 宇(太原理工大学)——面向轨道交通应用的DAS系统新型解调技术研究

王超东(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铁路光缆在线监测及辅助运维系统研究

王永皎(武汉智慧地铁科技有限公司)——基于光栅阵列的全时全域地铁运营安全智能系统

王智新(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光纤传感技术在轨道交通列控领域的新进展及展望

赵志勇(华中科技大学)——空分复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及其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探讨

专题三:光纤传感技术在土木工程基础设施监测应用

主 席

李 娜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董永康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共主席

周 智 海南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张 丹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马云宾 国家管网集团北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管道科技研究中心

赵 霞 江苏法尔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邀请报告(音序)

洪成雨(深圳大学)——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基础设施安全监测研究

姜桃飞(鞍山睿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高性能分布式布里渊光纤传感及其在基础设施监测中的应用

李世念(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采动地层稳定性控制工程光纤传感监测技术研究

马文龙(智性科技南通有限公司)——高疲劳性能光纤传感器及其在土木工程的应用

马宪永(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学院)——基于光纤测试技术的沥青铺面信息感知方法与工程实践

马云宾(国家管网集团北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光纤传感技术在油气管道应用的痛点和难点

徐金龙(湖北三江航天红峰控制有限公司)——深部岩土体与工程结构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研究

张 丹(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基桩分布式光纤测试技术工程实践与规程编制

赵 霞(江苏法尔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基于光纤传感的智慧化基础设施结构状态监测技术应用

周 智(海南大学)——装配式结构光纤智能化

专题四:光纤传感在智能电网中应用

主 席

张治国 北京邮电大学

共主席

郭经红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电力传感技术研究所

侯继勇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张素香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梅 沁 国网江苏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公司

邀请报告(音序)

窦伟伟(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基于光纤分布式传感的电力光缆纤芯应变测量结果有效性探讨

冯学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光栅阵列用于电力光缆设计、制造及感知应用的关键技术

郭 团(暨南大学)——光纤电化学检测与新能源应用

黄 怿(上海大学)——光纤传感技术在电网局放监测中的应用

江 翼(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光纤传感技术在架空输电线路覆冰、风害监测中的应用

赖建军(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SF6的光学传感技术及应用

汤晓惠(鞍山睿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基于分布式布里渊光纤传感技术的OPGW光缆应用技术研究

田 野(哈尔滨工程大学)——光纤传感在输电导线舞动预警中的应用

田 源(国网河北电科院)——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变压器温度及变形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王子南(电子科技大学)——面向智能电网监测的超长距离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杨 庆(重庆大学)——基于硅基微环谐振器的电压电流传感器

专题五:激光/光纤传感器安全应急应用

主 席

刘统玉 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

饶云江 电子科技大学

共主席

康荣学 国家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董小鹏 厦门大学

杨明红 武汉理工大学

王海波 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煤科院

邀请报告(音序)

曹 靖(昆腾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面向激光/光纤传感器的专用信号处理芯片研发与应用

董小鹏/关云卿(厦门大学)——基于Vernier效应的干涉式传感器灵敏度增强研究

胡文彬(武汉理工大学)——面向氢能安全的光纤氢泄漏监测技术

金光贤(山东微感光电子有限公司)——皮带运输机光纤多参数安全监测预警系统

康荣学(国家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王 鸣(南京师范大学)——光纤SPR传感技术及其生化应用

王兆伟(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高性能激光气体传感器与应用

吴慧娟(电子科技大学)——城市复杂环境下通信光缆安全监测的DAS信号智能处理

张 卫(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光纤光栅航空燃油安全监测系统

张志荣(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 械研究所)——激光光谱检测技术及其在工况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郑传涛(吉林大学)——石英增强光声/光热光谱技术及其气体检测应用

专题六:光纤传感在油气资源领域的应用

主 席

余 刚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共主席

饶云江 电子科技大学

朱 涛 重庆大学

张宇生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邀请报告(音序)

曹中林(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物探技术研究中心)——DAS—VSP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研究与应用

陈小安(中油测井集团公司)——光纤测井技术在油田智能化应用前景分析

程志国(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研究院地球物理所)——VSP技术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何祖源(上海交通大学)——光纤分布式声波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李君建(上海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平湖油气田分布式光纤3D-VSP技术应用研究

栗 鸣(中天科技集团)——油井光缆的氢损

吕鹏举(大庆油田)——DTS在油井产出剖面监测中的应用及温度试井工艺方法

尚 盈(山东科学院激光所)——分布式光纤地震采集系统及应用

孙琪真(华中科技大学)——微结构光纤DAS技术在油气资源领域的应用探索

王立贤(中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吉林油田应用成效

吴俊军(中油奥博(成都)科技有限公司)——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吴开龙(中国石油集团冀东油田分公司)——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冀东油田的应用

吴迎辉(Silixa)——一种高分辨率分布式声波监测系统及应用

谢 斌(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工程院)——水平井套管外敷光缆监测压裂技术与应用

于 波(中石油长庆油田勘探部)——DAS井地联采技术在长庆油田三维地震勘探中的攻关与效果

余 刚(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光纤智能地球物理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张宇生(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基于DAS-VSP的井驱处理技术在火山岩储层识别中的应用

郑 瑞(中石化物探公司江汉物探分公司)——基于光信号处理与分析的管道安全精准防护

专题七:光纤传感技术在资源环境监测应用

主 席

张 青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杨 军 广东工业大学

共主席

江俊峰 天津大学

陈志超 深圳技术大学

滕传新 leyu乐鱼(中国)官方网站

邀请报告(音序)

曾祥方(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技术在城市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范春生(江苏华能电缆有限公司)——分布式光纤传感承荷探测电缆超临界地热井测井技术

郝文杰(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光纤地热深井监测技术需求分析与应用探索

胡学浩(汕头大学)——聚合物光纤光栅快速制备及其在土壤含水量监测方面的应用

刘爱春(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断层沉降监测中的典型应用

罗志会(三峡大学)——分布式超弱光纤光栅应变光缆及其应用

王 琦(东北大学)——水体中氨基酸浓度的光纤SPR检测技术

魏广庆(苏州南智传感科技有限公司)——分布光纤传感技术在地下工程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徐 贲(中国计量大学)——光纤氢气传感研究

张建忠(太原理工大学)——新型拉曼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张信普(大连理工大学)——光力协同高效光纤氢气检测

议题方向第三部分

产学研需求对接会

投融资路演

围绕主题

能源领域(⾼铁轨道交通、公路交通、⽔运交通等)

基建领域(⼤型建筑、道桥、隧道等)

电⽹监测领域(线缆、⼤电流等)

海洋开发领域(原位监测、海底缆线、海洋信息等)

健康医药领域(医疗器具、可穿戴监测、⽣化分析等)

主 席:

邵理阳 南方科技大学

邹琪琳 北京知觉科技有限公司

共主席:

魏 永 中航证券

陈小光 上海凯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姜 欣 松禾资本

孟 伟 鲸芯投资

黄世钊 北京启航投资

大会征文

方向1 “光纤陀螺技术” Optic Fiber Gyro

1.1微纳结构光学陀螺 Micro/nanostructured Optic gyro

1.2光纤陀螺新方案和新技术 New scheme and technology for Optic fiber gyro

1.3光纤陀螺集成技术 Integrated Technologies for Optic fiber gyro

1.4 光纤陀螺的可靠性、场试和标准化 Optic fiber gyro Reliability, Field Tests and Standardization

方向2 “新型机理光纤传感器” Novel Fiber Optic Sensing Mechanisms

2.1 微纳结构光纤传感 Micro/nanostructured Fiber-optic Sensors

2.2 光纤生物化学传感 Fiber-optic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Biosensors

2.3 点式光纤传感器 Novel Point based Fiber Optic Sensors

2.4 分布式传感器 Novel Sensing Modalities for Distributed Sensors

2.5 新型传感光纤和涂覆材料 New Fiber and Coating Materials for Sensing

方向3 “光纤传感系统技术” Fiber Optic Sensor System Technologies

3.1 传感解调系统和技术 Sensor Interrogation Systems and Techniques

3.2 传感器集成技术 Integrated Technologies for Sensing

3.3 用于传感的光栅及器件 Grating and Component Technologies for Sensing

3.4 传感器复用和大型传感器阵列 Sensor Multiplexing and Large Sensor Arrays

3.5 传感器的可靠性、场试和标准化 Sensor Reliability, Field Tests and Standardization

3.6 传感器/执行器系统及传感网络系统 Sensor/Actuator Systems and Sensor Networks

方向4 “光纤传感技术的应用” Fiber Optic Sensor Applications

4.1 特种光纤、器件及其产业化 Special optical fiber, device and Industrialization

4.2 光纤传感接入组网与应用技术Optical fiber sensor access networking and application

technology

4.3 光纤传感器工程化及系统集成技术 Optical fiber sensor engineering and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4.4 光纤传感网关键器件及其产业化Key components of optical fiber sensor network and industrialization

4.5 光纤传感技术在土木工程基础设施监测应用Application of optical fiber sensing technology in civil engineering infrastructure monitoring

4.6 光纤传感器在石油、电力等相关行业中的应用与产业化Application of optical fiber sensing technology in civil engineering infrastructure monitoring

4.7 光纤传感器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与产业化(安防、环保等等)The applic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optical fiber sensors in smart cities (secur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tc.)

投稿要求与出版

投稿方式及链接

https://b2b.csoe.org.cn/submission/ofs2021.html

提交论文摘要(中英文均收),英文摘要500-600字为宜,中文稿件需要提交全文,4-6页为宜。

通过会议程序委员会专家审查的稿件被大会组委会录用,择优推荐到合作期刊或SPIE会议文集(EI)正式发表。不论是否投稿或发表,均欢迎到会交流。投稿截止日期:11月15日。合作期刊

Sensors(SCI)

Journal of Electronic Imaging (SCI)

Journal of Applied Remote Sensing (SCI)

Optical Engineering(SCI)

Photonic Sensors(SCI)

Opto-Electronic Advances(SCI)

Journal of Micro/Nanolithography

MEMS and MOEMS (SCI)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EI)

《Advanced Devices and Instrumentation》

SPIE会议文集(EI)

红外与激光工程(EI)

光学精密工程(EI)

光学学报(EI)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信息与控制

电光与控制

光学与光电技术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应用科学学报

光通信技术等

酒店预定

特邀嘉宾及报告人由组委会统一预订。

酒店地址:桂林大公馆酒店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秀峰区中隐路2号)

联系电话:0773-7792222(报“光纤传感会议”)

房间价格:标间350元/大床400元

参会要求

1、参会报名链接:

https://b2b.csoe.org.cn/registration/ofs2021.html

参会注册费1800元/人,学生1200元/人(包含会议资料、用餐等费用,住宿费自理)。不论有无投稿,均欢迎参会。

2、大会接受会议联办、赞助、产品展示等支持,具体合作方案请联系组委会。

3、付款方式

汇款信息(汇款时请作者请注明“ofs+姓名+稿件编号”,非作者请注明“ofs+姓名”)

开户银行:工行北京科技园支行

户 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账 号:0200296409200177730

同期活动

1、中国光纤传感产业报告发布

2、2021光纤传感优秀论文评奖

3、创新技术与项目路演发布会

4、2021光纤传感专场人才招聘会

5、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培训


会议同期举办产品展示活动

欢迎参加!

组委会

秘书处联系人: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光纤传感技术应用专家工作委员会

邵秋伟 010-83606632 shaoqw@csoe.org.cn

曹 琛 022-58168873 caochen@csoe.org.cn

leyu乐鱼(中国)官方网站

刘厚权 15078359475

杨宏艳 13707832801 ofs_2021@126.com

产品展示

鄂荣鹏 13001030561erongpeng@csoe.org.cn

王 灿 13810630623wangcan@csoe.org.cn


上一篇:下一篇:

关闭

X